国际雾计算产学研联盟大中华区研讨会在我校举行

时间:2017-04-27浏览:33设置

4月24日,国际雾计算产学研联盟(OpenFog Consortium,以下简称OpenFog)和我校联合举办的OpenFog大中华区研讨会在我校信息学院报告厅隆重举行,这标志着OpenFog大中华区及上海雾计算实验室正式启动。我校、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中国通信学会、英特尔、思科等多家单位的领导和专家代表共计100多人参加了此次会议。

会议由信息学院特聘教授、OpenFog大中华区主任杨旸和信息学院副教授罗喜良分别主持。会上,OpenFog主席Helder Antunes宣布OpenFog大中华区正式启动,并由副校长兼教务长印杰教授和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长王曦院士共同见证了上海雾计算实验室的正式成立。

会议邀请了来自新加坡、台湾、香港等各国和地区雾计算领域的6位科研工作者作了学术报告,从不同层次解读什么是雾计算,并探讨雾计算技术的研究背景、意义、方法及应用领域。研讨会上,各位专家针对雾计算与云计算的区别、雾计算架构特征等方面的提问,和与会者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互动气氛十分热烈。本次研讨会开拓了与会者的视野,使大家对雾计算的应用前景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

雾计算(Fog Computing)是云计算(Cloud Computing)的延伸。在雾计算模式中,数据处理和应用均可以连续分布在网络边缘到云之间的所有分布式设备中。雾计算扩大了云计算的网络计算模式,将网络计算从网络中心扩展至网络边缘到云的所有位置,从而更加广泛地应用于各种服务。雾计算有几个明显特征:低延时和位置感知、更为广泛的地理分布、适应移动性的应用、支持更多的边缘节点。这些特征使得移动业务部署更加方便,满足更广泛的节点接入。现在全球范围内都致力于发展物联网,物联网发展的最终结果就是将所有的电子设备、移动终端、家用电器等等都互联起来,这些设备不仅数量巨大,而且分布广泛,只有雾计算才能满足。现实的需求对雾计算提出了要求,也为雾计算提供了发展机会。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雾计算技术也将具有和云计算技术同样广阔的发展前景。

国际雾计算产学研联盟(OpenFog)是一个旨在加速雾计算技术部署的国际合作组织。这是一个由全球高科技行业公司和学术机构组成的联盟,旨在实现各种能力和领域的雾计算标准化和推广。该联盟于2015年11月由ARM、思科、戴尔、英特尔、微软和普林斯顿大学共同建立,目前在全世界已经有超过50个成员机构。

2017年1月16日,经OpenFog董事会投票选举,我校当选成为OpenFog大中华区主任单位,信息学院特聘教授杨旸代表学校当选为OpenFog大中华区委员会主任。在任期间,我校将引领和推动大中华区(包括中国大陆、港澳台地区以及新加坡在内)雾计算相关的理论研究以及、标准化工作,以进一步推进雾计算相关技术的部署,解决物联网、人工智能、机器人、触觉互联网及其它信息领域前沿应用中的带宽、时延以及各种通信问题。我校此次与OpenFog缔结合作关系并担当区域领导,将积极推动雾计算的学术研究及产业发展。

在此背景下,我校与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联合成立“上海雾计算实验室(Shanghai Institute of Fog Computing Technology,SHIFT)”。实验室将服务于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积极参与“先进传感器及物联网、智能电网、智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大数据及云计算”等若干重大战略项目和重大基础工程建设任务,形成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重大战略项目科学研究试验基地,力争为国家和上海市的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做出实质性贡献。


返回原图
/